【大紀元2014年01月01日訊】(大紀元記者謝平平台灣台中報導)走進百貨公司女鞋專櫃,琳瑯滿目的鞋款還真不知道如何選起,除了bling-bling的裝飾,您知道一雙鞋子隱藏多少技術嗎?去年底挾帶製造業優勢、自創品牌的執行長林義順表示,看不到的地方都是最重要的部分,例如:楦頭、中底與鞋跟的製作等。以「鞋跟」為例,有混合材料、環保材質、100%純原料等許多材質,牽涉到壽命與安全度;楦頭牽涉到舒適度。該品牌總監廖幸瑜表示,台灣有許多西方進口鞋,楦頭來自西方人腳型,未必適合東方人。
林義順家族以女鞋代工為主,見證了台灣經濟奇蹟的起飛,現在為歐洲、澳洲的知名女鞋代工,包括凱特王妃的愛牌L.K Bennett。台灣區製鞋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賴奇見表示,台灣從1960年代開始有製鞋產業,當時以拖鞋為大宗,沒有技術門檻,代工技術在1990年代接近高點,造就了「製鞋王國」美譽。現今國際熱賣鞋款幾乎都有台灣代工的影子,也有許多台商自創品牌,這中間有一個精彩過程。
不以利益為導向 憑骨氣功力大長
台灣製鞋業為什麼能從拖鞋代工到國際女鞋、終至自創品牌?賴奇見說;「因為台灣老闆的標準比原廠還高!」這在台灣鞋業並非個案。許多帶領台灣鞋廠的大老闆都受過日式教育,並畢業於台灣大學、師範大學(當時僅有數間大學),是標準的精英份子,他們對工廠標準十分嚴格,對工廠的營運也有長期的遠見。
財團法人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表示,在1960年代,台灣廠商的技術只能「組裝」鞋子,1970到1980年代,應國外客戶要求自行研發鞋跟或鞋材。
女鞋與運動鞋不同,有各式楦頭,鞋技中心表示,找出不適合自己腳型的鞋子有個簡易判斷法(不管跟高幾公分):鞋子穿久了,休息一下,腳就可以恢復,這雙鞋就可以留著,但如果休息一個晚上或一天,腳還無法恢復,這雙鞋的楦頭就是不適合自己腳型,穿久會受傷。(謝平平/大紀元)
鞋技中心指出,前掌著力點、後跟著力點兩者的高度與寬度必須合適,鞋子才能好穿好走。但當時台灣技術最好的是帆布鞋、拖鞋,女鞋的兩個著力點完全靠師傅自己研究;當時鞋廠老闆都很有骨氣,全力支持這些師傅將鞋子做出來,有的甚至長達半年,「賠本也要做出來,就是要為台灣爭一口氣!」
後來,國外原廠開始願意給台灣鞋業一些小訂單(1千雙上下),不要求交貨快速,但一定要達到標準。就這樣一步一步將台灣的代工技術往上提升,研發團隊功力也愈發強大。
研發團隊強大 低薪成原廠最愛
林義順從小就跟在父親身後,見證了台商技術的向上提升。現在國外原廠只會畫一張設計稿,註明材料、顏色,代工商要在2至3週內無中生有,鞋材必須送檢通過,初樣必須八成符合對方的設計想法才能拿到訂單。「速度與開發能力就是國外原廠評估代工廠的標準之一。」
在全盛時期,台灣區製鞋工業同業公會有上千家會員,不只女鞋代工,台灣也為許多國際運動鞋大廠代工,研發實力相當強大。但台灣鞋廠在1990年代陸續遇到工資上漲、製鞋原料飆升等問題,逐漸出走。根據統計,目前在全世界的台商鞋廠有3千多家,到中國大陸發展的大約2千家,越南約7百家,其中不乏在歐美自創品牌者。現在台灣公會會員僅有310家,很多是客廳工廠,或以機器射出夾腳拖鞋為主。
請關注大紀元的廣告商家,向朋友推薦大紀元,感謝您的支持!
本文網址: http://epochtimes.com/b5/14/1/1/n4048429.htm鞋業王國外移-自有品牌延續生命.html 美東時間: 2014-01-01 09:21:15 AM
【萬年曆】